昭通日报记者:曹阜金 田朝艳 文/图。
在安置区,幼儿园、学校、扶贫车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条龙服务。3年前,曾友付从永善县墨翰乡箐林村花苗寨搬到靖安安置区滨江社区。
今年以来,靖安安置区党工委结合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劳动力情况等实际,先后开展缝纫工、钢筋工、起重机械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图片来源于昭通日报图视库。如今,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经过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昭通通过点对点门对门高度组织化输出12.6万人。依托已建成的56万平方米帮扶车间,解决0.35万人就近就业。
坚持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全面推行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首创的搬迁群众红黄绿动态分类管理机制,对应完善日访、周访、月访精细化管理服务制度,对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开展关爱帮扶和跟踪服务。统筹在安置区(点)建成苹果、香葱、花椒等产业基地,蔬菜、食用菌大棚及周边企业等岗位资源,累计吸纳4.08万人就近就业。二、强化报批今年1—5月,市级共受理林草用地申请225件。
四是在审批时限上,探索试行相关流程并行推进方式,努力争取审批时限能短尽短,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矿业权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窗口前移到县级,省级发证矿业权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网并联审批,市级发证矿业权实行市、县两级联网并联审批,市级承诺办结时限由45个法定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动态管理,提供项目环评一账式清单服务,建立了昭通市省级重大项目清单、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清单和重点领域规划环评清单,明确专人适时动态更新环评进度,及时提醒行业主管部门跟踪管理。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报告表的项目分为A、B两类实行精准化管理。
聚焦县域重大投资项目,做好一对一环评定制服务,加快了项目落地。同时,优化空间布局,用活用足空间规划过渡期政策,分期建设、分批保障,应保尽保。
在审批阶段,加强向上对接协调、汇报,加快审批进度,全过程跟踪服务。欢迎参加昭通市202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昭通市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四是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环评质量。对列入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成立审批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在用地预审、用地审批、用地规划许可、环评、水保等方面实施重点保障,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
林草部门成立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10名技术骨干组成核查工作组,行政审批科全程跟踪,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强化组织保障。一是规划引领,一盘棋推进。刚才从发布词中了解到生态环境局在推动环评机制创新,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方面有三个服务三个清单等措施,请问在这些措施之外,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谢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查罗雪飞: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一方面,统筹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申请国家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拓宽监督渠道,确保服务到位、帮扶贴心、廉洁守法,减少减轻企业负担,确保工作质量,使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度和纯度。
截至今年6月,我县共优化审批20个环评文本,均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积极促进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在审批手续上,全面落实四减要求,环评审批申报材料能减则减,同步推行网上审批跨省通办等方式,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们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请介绍一下昭通市在资源审批服务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对于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园区项目,在符合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情况下,可免于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只有严把环评审批关,守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依法依规的底线和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美丽中国昭通篇章才能更好地展现在人民面前。在审批前,认真核查环评编制机构资质,对于违法违规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受理。此外,省级统一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云南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审在线审批,改变原来线下办理、人工审查等传统审批方式,提高审查效能。建立项目立项备案、水保、建筑施工许可、用地审批、土地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等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
二是合理开发,绿色化转变。以五个对接协调机制,做好环评文件编制的靠前服务指导。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云南日报记者,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林草要素保障对项目落地很重要,请问市林草局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林草要素保障?谢谢。在审批后,定期对全市环评文件质量、合法合规性进行抽查复核,十四五以来,共抽查出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12个,对1家环评机构进行失信计分。
二、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台账,形成及时预警机制。对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回复,充分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专家库,以远程会诊、专题会商等形式,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环评技术难题。
生态安全底线是我们共同的坚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通篇章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坚信,通过我们所有人的群策群力,在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守护好昭通的绿水青山。二是持续加大力度,开展精准服务。另一方面,用好10个单列脱贫县(区)6000亩计划指标,保障各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感谢刘副局长。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生态环境厅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已审批和备案42个,豁免环评5个,审批率达47%。
林草部门将征占用林地、草地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审批前现地核查。加大对环评文件的复核力度,至少每季度对全市的环评文件进行抽查复核,对存在质量不高、弄虚作假等问题的环评单位和编制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扣分,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依法打击。
分别为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和基层环评审批部门提供环评审批定制服务、环评文件编制指导服务和技术支撑协调服务。四是对建设单位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予以回复。
大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魏国玺先生。牢固树立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理念,成立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专班,提前介入、谋划项目选址,对拟建设项目分类研判、定期调度、全程跟踪、挂图作战。三是优化流程,并联式审批。在开展环评审批服务工作中,我们坚持严的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双提升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发现存在未批先建行为的项目,按程序移交违法线索。一、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对标先进,正视差距,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等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在推动良性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以服务的贴心度换取企业的满意度,全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局面。为做好重点项目保障工作,市、县林草部门主动对接发改、交通、水利、能源、供电等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参与项目选址、布局、立项等前期工作。
在环评的相关文件递交后,由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牵头,及时受理、及时公示办理情况,有效地缩短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行政许可时限。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女士。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eawz6.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jnl/8008.html
上一篇
天全县工商局了解联系村受灾情况
有话要说...